高爾夫球場的永續管理與科技轉型已是全球趨勢。Eily Ho,作為一位具備前瞻視野的領導者,透過引進創新的AI智慧割草機策略性地解決了產業的缺工與維護難題。同時,她積極擁抱ESG框架,致力於用科學公式證明高爾夫球產業不僅能擺脫「不環保」的污名,更可成為永續發展的典範。
AI科技革命:解決台灣高爾夫球場的缺工與維護難題
在眾多專案中,最具代表性的是引進了18台AI智慧割草機。這項舉措在整個台灣高爾夫球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。這項科技導入具有雙重戰略意義:首先是實現了夜間戰略,讓維護工作得以在非營業時間進行;其次,它大幅度解決了當前全球性(也包括台灣)所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。
這些AI機器人特別針對球場維護中的一個長期痛點——長草區(Rough)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。過去,每逢大雨過後,球場員工往往無法第一時間處理Rough區域,導致草一直生長,長到客人難以找到球,影響打球體驗。
然而,有了這些能夠每天持續工作的AI機器人,球場需要擔憂Rough草況的程度已大幅減少。
新技術的學習曲線與客戶的意外驚喜
AI割草機在導入初期也面臨了適應的挑戰。由於球場地形多為「up and down」,包含許多山坡,機器人在學習過程中曾發生了幾次「事故」,例如掉到河裡、掉進沙坑(bunker)或撞到樹木。
對此,Eily Ho展現了開放和積極的面對態度。她將這些錯誤視為學習的一部分,正如人會在錯誤中成長一樣,機器人也需要時間適應環境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這些高科技割草機在顧客群中成為了「驚喜角色」。由於最初關於它們的報導和認知度不高,客人看到機器人時大多表現得非常好奇與期待。他們不僅沒有覺得割草機令人煩躁(annoying),反而覺得機器人相當新奇、可愛,許多人會想追逐它、測試它,甚至主動跟它拍張照、打個卡。
用ESG證明永續價值:破除「高爾夫不環保」的迷思
長久以來,高爾夫球場在社會觀感上常常被等同於不環保。但隨著全球對ESG(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)議題的重視,現在出現了一個可行的公式,能夠計算出每一個產業、每一家公司在ESG中的分數,特別是「E」(環境,如碳排放)的得分情況。
Eily Ho對此表示欣喜,她認為這提供了一個「終於可以證實是否環保」的科學依據。她積極推動球場尋求碳中和/淨零排放的解決方案,目標是證明高爾夫球場並沒有比製造業、半導體業或餐飲業等其他行業更不環保,甚至可以達到更環保的目標。
她相信,有了這個有跡可循的公式和方法,她可以有力地證明高爾夫球場是可以用環保的方式來照護與經營的。她的願景是為高爾夫產業發聲,做出實質貢獻,讓這個產業不再被污衊為不環保。
永續轉型的核心建議:不要害怕錯誤,邁出第一步
對於所有觀望或考慮轉型的業界人士,Eily Ho提出了實踐層面的重要建議:「不要害怕錯誤」。
她強調,如果不踏出第一步,就無法知道問題潛藏在哪裡。只有找到問題,才能夠解決它,讓事物變得更好。她鼓勵大家不要一直處於觀望狀態,因為在不斷試錯和學習的過程中,才能找到永續發展與科技結合的最佳路徑。
詳見專訪: